光通量(luminous flux)是衡量物體發光能力的單位,數值越高,發出的光就越多。
光通量的單位是lm(流明),國際標準單位中,1流明=1支普通蠟燭在一個立體角上產生的總發射光通量。
一些常用流明值,可以隨意感受下:
筆記本電腦液晶屏——約150lm
95W白色白熾燈——約1520lm
影劇院投影儀——10000lm以上
普通教室日間照度為300lx,夜間照度為500lx
單位時間內發射的光量為「光通量,flux,單位:lm—流明」;單位立體角發射的光通量為「發光強度,intensity,單位:cd—坎德拉」;單位面積的光通量為「照度,illuminance,單位:lx—勒克斯= lm/m2 」;單位面積的光強為「亮度,luminance,單位:nt= cd/m2 」。
基本光度量的名稱、符號和定義
光通量是描述光源發光總量的大小的,與光功率等價。光源的光通量越大,則發出的光線越多;對于各向同性的光(即光源的光線向四面八方以相同的密度發射),則 F = 4πI。也就是說,若光源的I為1cd,則總光通量為4π =12.56 lm。與力學的單位比較,光通量相當于壓力,而發光強度相當于壓強。
光通量也是人為量,對于其它動物可能就不一樣的,更不是完全自然的東西,因為這種定義完全是根據人眼對光的響應而來的。人眼對不同顏色的光的感覺是不同的,此感覺決定了光通量與光功率的換算關系。對于人眼敏感的555nm的黃綠光,1W = 683 lm,也就是說,1W的功率全部轉換成波長為555nm的光,為683流明。這個是大的光轉換效率,也是定標值,因為人眼對555nm的光敏感。對于其它顏色的光,比如650nm的紅色,1W的光僅相當于73流明,這是因為人眼對紅光不敏感的原因。對于白色光,要看情況了,因為很多不同的光譜結構的光都是白色的。例如LED的白光、電視上的白光以及日光就差別很大,光譜不同。